假设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
假设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
我一直对"学习"这件事充满兴趣——不是因为它能带来多少知识,而是因为它像一扇门,能让人从"确定"走向"可能"。
最近看到一句话——“假设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”。忽然眼前一亮。这个句子并不复杂,但是直觉上觉得它准确的表达了我近期的一些想法。
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思维前提的重置。如果一切都可以学习,那么我们所谓的"天赋"“性格"“局限”,就都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。换句话说,我们不是被困在自己的边界里,而是困在对边界的信念里。
回头想想成长的过程,学校、家庭、社会,其实都在不断帮我们"划线”——你擅长文,不擅长理;你外向,你内向;你适合做事,不适合带人。起初我们觉得这些定义能让人更快找到方向,但它们的副作用也很明显:一旦你相信了自己"不是那种人",你就会自动放弃去尝试。
而"假设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",恰恰是在对抗这种放弃。它不是盲目的自信,而是一种更谦逊的信念:我现在不会,并不意味着我永远不会。
我想到十几岁时,老师说那是"三观形成"的关键时期。当时我也信,以为性格定型、价值观稳定是一种成熟。可这些年读得越多,经历越多,我反而越来越不确定——不是因为混乱,而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思想真的在变化。阅读让我接触到一个个新的"假设世界":有的在推翻旧结论,有的在重新定义"我是谁"。我意识到,也许我们一生都在更新那张关于自己的地图——从"我就是这样的人",到"我也可以学着变成那样的人"。
这种思维转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观。因为只要一切都能学习,失败就不再是结局,而是反馈;未知不再是威胁,而是邀请。
现在,每当我面对新的领域或挑战时,我不再问"我能不能",而是问"我能学吗?"。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差别,就是从恐惧走向自由。
假设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——这句话本身,就像是一扇通向乐观的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