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读到一句话,大意是:“真正的大项目是无法被完全控制的。“我看完这句话的时候,愣了几秒。那种熟悉的感觉一下子被戳中了。因为我发现,自己这些年做项目,最有掌控感的时刻,往往都是那些"我太熟悉"的事情。越清楚的,越能拆解;越能拆解的,越想控制。

比如做WBS拆解,我能很快列出路径、节点、资源和风险点,一切井井有条。那种感觉特别踏实,像是站在高处看全局,所有事情都在轨道上运转。但后来我意识到,这种"掌控感"其实只存在于那些简单的、可重复的事上。越能被控制的,往往越机械;而越有价值的,往往越不可控。

这其实是一个双重考验:可控性带来安全感,机械性带来可复制的效率,但它们几乎总是一起出现。反过来,那些真正能带来增长、创新或者高ROI的事情,往往都带着某种"不可预测性”。你既不能完全依赖经验,也不能用线性的逻辑去逼近结果。面对这种复杂,你越想控制,越容易陷入焦虑;放松一点,反而更容易看清关键变量。

我印象很深,有一次做一个跨部门的创新项目,流程模糊、目标模糊,所有的经验都派不上用场。那种不确定感让我极度焦虑,因为没有模板可照搬,也没有路径可参考。那时候我才真正理解"控制"的局限——它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,而不是现实中的工具。我们以为自己在管理风险,实际上是在安抚焦虑。

后来我慢慢学会换个方式去看问题。我不再急着把事情拆得面面俱到,而是先去识别关键变量,建立反馈机制。复杂系统不是靠拆解来掌控的,而是靠不断调整来靠近目标。就像你无法精确控制一株植物的生长,但你可以调整它的光照、水分和土壤。控制的终点,不是完全掌握,而是学会共处。

所以现在我做事的时候,会时刻提醒自己:越能把握的,越容易被控制;越想控制的,越需要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