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模型到底改变了什么?
大模型到底改变了什么?
最近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:大模型到底改变了什么?
有时候,我觉得它带来的冲击比表面看到的还要大。以前我们做事,总有一种"节奏感"。比如一个方案要几天准备,一个流程要几周走完,一个文档要一个人慢慢写。时间和空间像是一种自然约束,每个人都被它框住。
可大模型出现后,很多节奏突然被打乱了。它能在几分钟里生成一份初稿,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,能让原本需要排队、等待、反复确认的事情瞬间推进。以前那种"必须花时间消耗"的逻辑,好像被改写了。
这让我想起一句话:尼采说"上帝死了",意味着旧的秩序崩塌,人必须重新面对世界。而大模型的出现,也像是在提醒我们:很多旧的秩序被抹平了,我们得重新去思考。
在工作里,我已经真切感受到这种变化。过去,一个项目提案要靠几个人反复讨论、磨合、再定稿;现在,我自己先丢给模型跑一版资料,立刻就能拿到一个方向,再带着成果和大家讨论,节奏完全不同了。过去,写一封正式的邮件要反复斟酌用词;现在,模型能帮我先列一个框架,我只需要根据场景润色。那种"节奏感",真的被重构了。
我有时候甚至会有点震惊:原本我们以为不可替代的流程、不可压缩的时间,现在突然都变得松动了。这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:如果效率不再是瓶颈,那我们该怎么定义自己的价值?如果机器能并行处理一切"可量化"的工作,那我们作为人,还能贡献什么?
这些问题我现在还没有答案。但我能确定的是,大模型不是在帮我们省点时间这么简单,而是把我们对"时间、空间和工作节奏"的理解彻底翻了一遍。
它让我意识到,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门槛上。很多事情,需要我们重新去看,重新去理解。
